当蝉鸣穿透午后的热浪,泳池、河滩、小区喷泉成了孩子们消暑的“乐园”,然而,夏季却是儿童溺水的高发季节。这个夏天,我们必须读懂水面下的“季节警报”,儿童意外伤害事件——溺水。
一、儿童溺水的原因有哪些?
(一)缺乏监管:儿童在有水的环境中玩耍或洗澡时,若家长或监护人疏忽大意,未能时刻保持有效看护,易发生溺水。
(二)意外失足:儿童在河边、泳池边等湿滑区域行走或玩耍时,可能因地面湿滑、行动不稳而失足落入水中。
(三)游泳技能不足:儿童在未掌握足够游泳技能的情况下进入深水区,容易因体力不支或突发腿部抽筋等情况而溺水。
二、儿童溺水后的表现有哪些?
(一)轻度溺水:儿童可能会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头痛、视觉障碍等表现,还可能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如烦躁不安或意识模糊。
(二)重度溺水:儿童会出现面色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鼻有血性泡沫痰,肢体冰冷,呼吸、心跳微弱甚至停止,处于昏迷状态。
三、儿童溺水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一)现场急救:
迅速将儿童救离水面,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中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采用头低脚高位,将儿童腹部置于施救者屈膝的大腿上,按压其背部,使呼吸道和胃内的水排出,同时请求其他人员帮忙拨打120急救电话。
若小儿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C. 胸外按压
婴儿(<1岁):两指(食指和中指)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或双手环抱法(双拇指按压,双手环绕胸廓),按压深度为4cm,单人施救:30次按压 + 2次人工呼吸;双人施救:15次按压 + 2次人工呼吸)。
儿童(1岁-青春期):一只或两只手掌跟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cm),频率100-120次/分钟。
A. 开放气道
仰头提颏法(首选):一手掌根压前额,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抬起下巴颏,使头后仰,保持气道通畅。
B. 人工呼吸
捏住儿童鼻,用口包住孩子的口吹气,轻柔吹气2次,每次1秒,观察胸部是否隆起。
(二)医院救治:送往医院途中要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药物维持生命体征等。
(三)重要原则
1.黄金时间4分钟:脑缺氧超过4分钟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必须争分夺秒。
2.呼叫帮助:施救同时让他人拨打120急救电话。
四、儿童溺水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一)加强监管:儿童在水边活动时,家长要时刻保持密切关注,做到“伸手可及”的看护。
(二)设置安全设施:家中的浴缸、水桶容器不要存水,泳池周围要设置安全围栏和警示标志。
(三)安全教育:教育儿童不要在河边、池塘、水库等危险水域玩耍,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四)提高应急能力:家庭、学校和社区可组织相关的急救培训和演练,提高对溺水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儿童溺水可预防,关键在于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应急能力。这个夏天,请转发给每一位家长——让水域成为欢乐的源泉,而非悲剧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