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线前沿

精准施治!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含CCU)成功完成IVUS指导下高危左主干介入手术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含CCU)团队在介入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协作下,成功完成一例在血管内超声(IVUS)精准指导下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手术。

患者为63岁男性,3个月前曾因急性心肌梗死在我院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于左前降支中段置入支架1枚,术后坚持服药。此次入院前6小时,患者突发胸痛,就诊于我院急诊医学科。心电图检查提示典型的“6+2”现象,高度怀疑左主干病变可能。经会诊后收治入院,冠脉造影结果证实:左前降支中段原支架通畅,但左前降支近段至左主干存在重度狭窄,需紧急干预。

在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含CCU)主任黄学斌的指导下,由解园星副主任医师、刘景琦副主任医师组成的团队决定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手术,以实现精准治疗。手术历时约2小时,团队成功完成:第一对角支药物球囊扩张术、左回旋支球囊扩张术,并在血管内超声的精准定位下,于左前降支近段至左主干开口处植入一枚4.0*18mm药物洗脱支架。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胸痛症状即刻缓解,转入CCU进一步治疗。复查心电图显示,“6+2”现象消失。目前,患者病情好转并已出院。

血管内超声IVUS)作为指导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钙化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以及慢性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一类适应症,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我院心血管内科紧跟学科前沿,自2024年4月开展血管内超声指导的冠脉介入技术以来,已成功完成数十例分叉病变、钙化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等的介入治疗,标志着我院冠脉介入治疗迈入“精准时代”。此次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左主干病变介入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体现了团队处理高危复杂病变的能力,更标志着我院已常态化开展腔内影像学指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介入治疗。这将进一步提升我院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为商洛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血管内超声(IVUS)?

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是一种将有创性的导管技术和无创性的超声成像技术相结合的医学检查手段。血管内超声通过导管将直径约1毫米的超声探头送入血管目标位置,利用高频超声波向血管壁发射并接收反射信号。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高分辨率的血管横截面的二维或三维图像,清晰显示血管壁厚度、斑块成分(如钙化、脂质核心)以及管腔狭窄程度,用于评估血管结构、斑块性质及介入治疗效果。其精准性和实时性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具有重要价值,相较于传统血管造影,IVUS能更直观和精准地呈现血管内病变细节。

二、什么是心电图“6+2”现象

心电图“6+2”现象指在心肌缺血发作的时候,心电图中有6个导联的ST段明显下移,同时合并2个导联的ST段抬高。目前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心脏疾病,即心脏最主要的血管——左主干发生闭塞的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发生这种心电图改变的患者很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因此一定要及时治疗。建议此类患者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开通血管,恢复血流,以免发生不良后果。